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國際政治經濟學
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 
開課學期
98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國際關係組  
授課教師
蕭全政 
課號
PS4204 
課程識別碼
302 4921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科15 
備註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70人
外系人數限制:1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1. 導論
理論模型充斥下的美伊戰爭
Bias 與政治;知識vs.智慧
2. 思維方法上的反省:典範與概念
蕭全政,1994,,「兩種社會科學典範」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,第五期,頁59-85。
3. 科學典範層次的反省:以事實為中心vs.以理論為中心
蕭全政,1994,「兩種社會科學典範」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,第五期,頁59-85。
4. 政治與經濟的整合
蕭全政,1988,《政治與經濟的整合》。台北:桂冠。頁37-67。
5. 戰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形成:東西對抗與南北對峙
Spero,1994,《國際政治經濟學》。台北:五南。頁1-28。
6. IMF與戰後國際貨幣體系
Spero,1994,《國際政治經濟學》。台北:五南。頁31-70。
7. GATT與戰後國際貿易體系
江啟臣,2003,「國際貿易與金融」,張亞中主編,《國際關係總論》。台北:揚智。頁299-324。
Spero,1994, 《國際政治經濟學》。台北:五南。頁71-109。
8. 美蘇和平共存與經濟發展論
Rostow, W.W.,1960,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,Ch2
9. 南北對峙與依賴理論
Spero,1994,《國際政治經濟學》。台北:五南。頁157-169。
Frank, A. G., 1966,”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ment” In Charles Wilber, ed., 1979,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evelopment and Underdevelopment. N.Y.: Random House. Pp.103-113.
Dos Santos, Theotonio, 1970, “The Structure of Dependence”, American
Economic Review 60:231-236.
10. 石油危機與依賴發展論
Spero,1994,《國際政治經濟學》。台北:五南。頁281-326。
Evans,1985,「帝國主義、依賴與依賴發展」,蕭新煌編,《低度發展與發展》。台北:巨流。頁243-76。
11. 世界體系論
Wallerstein,1985,「」 蕭新煌編,《低度發展與發展》。台北:巨流。頁303- 334。
12. 冷戰的終結與區域主義
Spero,1994,《國際政治經濟學》。台北:五南。頁329-373。
13. 全球化與文明衝突論
江啟臣,2003,「全球化」,張亞中主編,《國際關係總論》。台北:揚智。頁271-297。
李碧涵, 2001.「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競爭力的社會經濟分析」,《國家發展研究》,第一卷第一期, 頁27-61。
Huntington,Samuel P.1993,”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?”, Foreign Affairs, vol.72,no.3: 22-49.
14. 亞太政經變遷與秩序
Baker, James A., III., 1991, “America in Asia: Emerging Architecture for a Pacific Community.” Foreign Affairs 70, no.5: 1-18.
蕭全政,2001,「東亞『區域主義』的發展與台灣的角色」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,第十四期,頁201-222。
15. 中共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
蕭全政,2004,「論中共的『和平崛起』」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,第二十二期,頁1-30。
 

課程目標
1. 導論
理論模型充斥下的美伊戰爭
Bias 與政治;知識vs.智慧
2. 思維方法上的反省:典範與概念
蕭全政,1994,,「兩種社會科學典範」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,第五期,頁59-85。
3. 科學典範層次的反省:以事實為中心vs.以理論為中心
蕭全政,1994,「兩種社會科學典範」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,第五期,頁59-85。
4. 政治與經濟的整合
蕭全政,1988,《政治與經濟的整合》。台北:桂冠。頁37-67。
5. 戰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形成:東西對抗與南北對峙
Spero,1994,《國際政治經濟學》。台北:五南。頁1-28。
6. IMF與戰後國際貨幣體系
Spero,1994,《國際政治經濟學》。台北:五南。頁31-70。
7. GATT與戰後國際貿易體系
江啟臣,2003,「國際貿易與金融」,張亞中主編,《國際關係總論》。台北:揚智。頁299-324。
Spero,1994, 《國際政治經濟學》。台北:五南。頁71-109。
8. 美蘇和平共存與經濟發展論
Rostow, W.W.,1960, 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,Ch2
9. 南北對峙與依賴理論
Spero,1994,《國際政治經濟學》。台北:五南。頁157-169。
Frank, A. G., 1966,”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ment” In Charles Wilber, ed., 1979,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evelopment and Underdevelopment. N.Y.: Random House. Pp.103-113.
Dos Santos, Theotonio, 1970, “The Structure of Dependence”, American
Economic Review 60:231-236.
10. 石油危機與依賴發展論
Spero,1994,《國際政治經濟學》。台北:五南。頁281-326。
Evans,1985,「帝國主義、依賴與依賴發展」,蕭新煌編,《低度發展與發展》。台北:巨流。頁243-76。
11. 世界體系論
Wallerstein,1985,「」 蕭新煌編,《低度發展與發展》。台北:巨流。頁303- 334。
12. 冷戰的終結與區域主義
Spero,1994,《國際政治經濟學》。台北:五南。頁329-373。
13. 全球化與文明衝突論
江啟臣,2003,「全球化」,張亞中主編,《國際關係總論》。台北:揚智。頁271-297。
李碧涵, 2001.「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競爭力的社會經濟分析」,《國家發展研究》,第一卷第一期, 頁27-61。
Huntington,Samuel P.1993,”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?”, Foreign Affairs, vol.72,no.3: 22-49.
14. 亞太政經變遷與秩序
Baker, James A., III., 1991, “America in Asia: Emerging Architecture for a Pacific Community.” Foreign Affairs 70, no.5: 1-18.
蕭全政,2001,「東亞『區域主義』的發展與台灣的角色」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,第十四期,頁201-222。
15. 中共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
蕭全政,2004,「論中共的『和平崛起』」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,第二十二期,頁1-30。
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